筆尖: Platinum 12 號 18KWG (中)尖
上墨方式: Platinum 卡式墨水/吸墨器
尺寸,重量:含蓋: 132 mm, 不含蓋: 116 mm, 套蓋: 145 mm, 直徑: mm, 重量: 29 g
上次扯了一堆鎏金的相關資料後,卻說大鎏金可能非真鎏金。
這次看到大鎏金的姊妹筆,俗稱“鎏銀”的 Platinum PGS-15000 銀河又被搬出來,可能有人會忍不住要說:「銀什麼,鎏金都不鎏金了」。
Platinum PGS-15000 銀河(銀)與其姊妹筆最明顯的不同,除了其型號所反映的售價外,就屬它純銀筆桿表面的表現方式了。
雖然同樣使用純銀筆桿,表面的處理方式也採用類似的處理方式,但不同於大鎏金的是,被稱為“鎏銀”的 PGS-15000 上的紋路只有銀色一種顏色。而且覆蓋於筆身/筆蓋的圖紋都是一整片,而不像大鎏金上,呈金,銀兩色的帶狀圖紋。
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差異,我想應該是和它們的製作方式有關吧。
雖然還不能完全確定,不過從現有的資料及白金筆廠一些相似的產品來看,這款筆應該是使用類似“熱貼金”(不知道這個名詞對不對)的工法製做的。
當金,銀等具備相似原子結構的貴金屬,被加熱至一定溫度,其原子運動加劇。若於此時加以施壓,其接觸面會產生電子交換,使兩者相互結合。所謂的“熱貼金”就是利用此方法將金箔或銀箔等貼於純銀的胎體上。這類加工方式的成品,貼上去的金屬幾乎是永久性的,耐用度遠比一般貼金高,且加工的溫度遠較其它金工作業(如:銲接,鑄造)的溫度低,應該算是入門門檻較低的加工方式之一。
此種(或類似)的貼金工法的應用曾出現在中國,日本甚至歐洲,其應用範圍也不僅只於,金,銀。不過,目前在珠寶界較為人所知的,可能要算是被韓國人稱為其傳統貼金工藝的 Keum-boo ( 금부(金鈇) )了。
以 Platinum 這兩款銀河來看,可能是在純銀的筆桿上,貼上稍具厚度的碎金箔,碎銀箔製成的。
此筆筆尖規格及粗細與上一篇的大鎏金相同,寫起來很順暢,出水量也不小,但感覺上沒有上一篇的大鎏金那麼濕潤(同樣使用白金卡式墨水),不過因為差別不大,若不是兩支筆同時使用的話,我可能也察覺不太出來吧。
就像上一篇所說的,我喜歡這款筆的外型設計,至於它是如何製做出來的,並不會影響我對它的評價。只不過,上次已對其製做方式提出疑問,所以想藉這篇提一下自己覺得可能的答案及方向。若觀眾之中有人知道,或是認為,個人的說法有誤,還煩請不吝賜教,以正視聽,在此之前,這篇就讓大家參考參考吧。
最近因為收了支同類型花紋的骨董鉛筆,因此在看這方面的資訊,白金鋼筆著名的大小鎏金銀裡,花紋最不同的是小鎏銀,反而是與鍍銀蝕刻十分相像。
ReplyDelete過去我一直以為筆身上的花紋加工技法被稱作"鎏銀",但後來發現似乎是在紋路上在貼上一層金的方式才是?因此大鎏銀似乎也不該被稱作鎏銀,而是另一種在筆桿裝飾銀的技法,但對金工不了解因此也不知道是甚麼....。
就如我在大鎏金一篇中提到過的,個人覺得白金大,小鎏金,鎏銀的名稱可能都是以訛傳訛的結果。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