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5, 2013

尚羽堂平頂緬茄瘤

品名:尚羽堂平頂緬茄瘤鋼筆
筆尖:尚羽堂 18k 六號 B 尖
上墨方式: International 卡式墨水/吸墨器
尺寸,重量:含蓋: 149.5 mm, 不含蓋: 134 mm, 套蓋: N/A, 直徑: mm, 重量: 23 g

今年年初第一次走訪尚羽堂時,一堆木筆(有些是已經有人訂的,有些還不算成品),讓人一時有些眼花繚亂,不過,回去之後,對其他木筆的記憶,大多存留於所使用木料的名稱或是重量,只有對這支筆的紋路一直保持著鮮明的印象。於是,在年前(農曆年)前,又跑到尚羽堂把這支緬茄瘤帶走了。

緬茄泛指緬茄屬中 12 (13) 個品種的樹種,但本篇的這支緬茄所使用的木料,是主要產於亞洲中南半島的木果緬茄(Afzelia xylocarpa (Kurz) Craib)。
緬茄的木料心材呈紅褐色,邊材為黃白色。木材具耐用,乾縮率低的特性,但因為紋理交錯,以某些方式加工,可能會造成結構被撕(扯)裂的狀況,對加工用的刀具也有“鈍刀”效果。
緬茄木材常被用來制成傢俱,木雕,其中俱備漂亮木紋的瘤木更常被用在筆,刀柄,樂器等小型木工藝品的製作上。
除了木材之外,它那俱備相當特色的果實也經常被製成手工藝品,印章(或者當筆擱?)。
另外,緬茄似乎也具其藥性,能被用來入藥(註二)。

木果緬茄雖然主要分佈於中南半島,但是最有名的一棵,卻是生長在中國大陸廣東高州的緬茄。

據說清嘉慶(己卯 1819)《茂名縣誌》內記載,明萬曆年間(1573 - 1620),祖籍茂名(今高州市)城西西岸村的太僕寺少卿李邦直“自滇攜種歸”。李辭官還鄉後,試種一顆久不發芽,另一顆配繫金絲銀線給嬌兒佩戴,以示榮耀華麗和富貴長命。不久,緬茄籽失落,片尋無蹤,誣為侍婢梁鳳薇所竊,嚴刑拷打至死。事隔三年,竟在兒子床下磚縫中長出一緬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讓其生長。有人就穿鑿附會的說,這棵緬茄是為了為死去的婢女伸冤,而將它稱為“含冤樹”(註三)。
另外,在《高州府志》對此樹也有以下的記載“緬茄:來自緬甸,明太僕卿李邦直自雲南攜歸,築室觀山下,失落於此,發芽成樹,高五,六丈,大可蔽牛,三百年來,中土無雙。”(註四)
緬茄所生產的果實自古也被當成禮品,紀念品或是被雕製成工藝品。《高州府志》中說:“一箇索價逾百錢”,還有一首“高州竹枝詞” 這樣敘述 “奴生西岸近蓮塘,嫁與南橋何姓郎,愧我壓妝無別物,緬茄刻就兩鴛鴦。”

因為有著各種典故的加持,看見商機的地方政府也在樹的周邊蓋了“主題公園”還立了雕像(女婢的雕像,不是樹的),全世界大概沒有其它的緬茄有這樣的待遇了吧。

這支尚羽堂的緬茄瘤鋼筆採用平頂設計,事實上,自“木筆饗宴”系列推出後,除了持續嘗試以不同木料為材質外,平頂的造型也逐漸成為該堂木筆的主流,對於這樣的趨勢,尚羽堂的說法是平頂的筆身比較能保留木筆原本的紋路特色,尤其是木瘤,若作成雪茄型的就太浪費了。這樣的答案似乎也多少呼應了他們當初會選擇無筆夾的設計,但以使用者的角度,還是會希望能有不同的款式可供選擇。

平頂緬茄瘤在外型,尺寸上都與之前所用過的那支平頂黑柿木相當接近,但或許是因為木材,瘤木亦或是做工的關係,這支緬茄瘤看起來較為光滑,握起來感覺也較溫潤。
木瘤那蜿蜒流貫全筆的紋路,即便只是靜靜的看著,也似乎可以感受到它的流動,莫名的引人。當然,這些感受是相當主觀的(可能只有我這樣覺得),或許也正因為如此,這支緬茄瘤才能在尚羽堂的櫥窗內待到我的造訪。

在書寫的表現上,此筆出水量充沛,配合所裝配的 B 尖,寫起來非常滑順,但是在寫大字時(大概 3.5 cm x 3.5 cm),因為自己習慣手會再握後面一點(原來就握的蠻後面的),就會覺得筆的長度好像短了一點點。本來以為只是因為自己握姿的關係,但是當我把筆桿換成黑柿木的筆桿時,使用起來卻不會有類似的感覺,雖然黑柿木鋼筆的筆桿直徑和長度都比這支緬茄瘤多 1mm ,但自認自己的手精度沒有那麼高,所以可能還是心理作用作祟吧。

個人相當喜歡這支緬茄瘤鋼筆,他的設計或許與其它“木筆饗宴”系列木筆差異不大,但不同的木料總能為使用者在視覺,觸覺甚或是嗅覺上帶來不同的感受,這也是木筆它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吧。




註一:
木果緬茄 (Afzelia xylocarpa (Kurz) Craib),木茄或沔茄,是一種常綠喬木,樹高可達 40 公尺,分類於豆科 (Fabaceae) ,蘇木亞科(雲實亞科) (Cæsalpinioideae) ,甘豆族 (Detarieae) ,緬茄屬下,是緬茄屬裡 12 (13) 個品種中的一種。原產於柬埔寨,寮國,泰國,越南,緬甸。在大陸的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亦有栽植。
雖然 Afzelia xylocarpa 指的是單一品種的緬茄,不過,在市場上,有些具備類似交錯閃花紋路,“泡”紋或木瘤的同屬(緬茄屬)木材,也經常被當作 Afzelia xylocarpa (Afzelia xylay) 販賣。

註二:
以下是一些有關緬茄藥性,或作為藥用的記載
緬茄花曬乾後泡茶,具清熱解毒,怯熱治胃痛之功效。
緬茄種子,主治牙痛,去火毒,瘡毒,
《雲南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赤眼,眼生雲翳,瘡毒,火熱牙痛。
《靈秘丹藥籖》:“緬茄兒,形如大粟,上有罩帽,如畫皮樣。”,“抹眼眶去火毒,又能解百毒。水磨塗治牙疼。”
《滇略》:“緬茄,枝葉皆如家茄,結實如荔枝核有蒂。”,“拭眼去翳,亦解瘡毒。”
《粵志》:“廣東高州府出木茄,上有方蒂,拭眼去昏障,即緬茄也。”

註三:
這個典故算是網路上找到流傳最多的版本,但是,因為目前還沒找到《茂名縣誌》原本的文獻資料,所以不能確定與原文是否有出入。
《高州府志》中提到“ .... 李太僕一雙珍重 x 兼金薏苡明珠事堪續花前 x 鋤試植核燭皮 x 茁不得獨存之顆更足寶脫手那知一朝失垂髫侍婢冤難明泥中一辱視死輕冤魂未白精氣聚碧血化 x 萌芽生蟠根聳餘三百年....” (因為看不清楚原印刷,所以以 x 代替),但並未提及那位冤死女婢的名字。

註四:
《高州府志》中,關於緬茄的記載,載於卷七,輿地七,物產的第九頁




2 comments:

  1. Evan兄,我看您可以去幫尚羽堂的發表文章啦,這篇真的精采,原來一各木頭還有這麼多故事啊,真是長見識了。

    ReplyDelete
    Replies
    1. Nick 兄言重了,我也是邊找資料邊學習。

      其實每種木頭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只是,像這種比較有“焦點”的故事比較容易引人注意吧。

      Delete